來源:網絡資源 2023-08-16 21:28:25
(二)法律領域
1.法律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于盾和紛的標尺。
2.法律的特征:①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②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③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3.法律的作用:①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作用);②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護作用)。
4.法治的重要性: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違法行為的分類: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6.維權的途徑:通過法律服務機構、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訴訟手段。
7.訴訟的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民告官)、刑事訴訟。
8.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家庭保護、學校保護、政府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網絡保護。
9.犯罪的基本特征:①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②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③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
10.違法和犯罪的關系:兩者都是違法行為,都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兩者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提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本質上是一樣的。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違法。
11.憲法的基本原則: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12.憲法的地位: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
13.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14.增強憲法意識:學習憲法、認同憲法、踐行憲法,堅持憲法至上。
15.現代法治國家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
16.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
17.公民的基本權利: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平等權、宗教信仰自由等權利、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權利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特珠保障。
1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
19.人格尊嚴權的內容: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20.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等。
21.公民正確行使權利的做法: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公民行使權利應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相過程進行;公民權利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
22.公民的基本義務:①遵守憲法法律;②維護國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納稅;⑤勞動的義務、受教育義務、夫妻雙方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撫養教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和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等。
23.國家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的關系: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國家利益是整體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體利益照顧了大多數人民的長遠需求,符合大多數群體的利益。從根本上說,國家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是一致的。
24.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25.維護國家安全的內容:①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②國家秘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③社會秩序不被破壞等。
26.法定義務的要求: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27.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28.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29.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30.政府的宗旨:為人民服務。
31.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
32.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
33.依法行政的核心: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34.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5.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36.珍視自由:①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②依法行使權利。
37.踐行平等:①反對特權;②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④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
38.公平的重要性: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
39.堅守公平的要求:①個人維護公平;②制度保障公平。
40.正義的重要性: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是社會制度的重要保障;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41.守護正義的要求:①個人守護正義;②司法維護正義。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