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8-18 10:10:24
八下第一單元
1. 籌建新中國的會議: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議,1949年9月。
2.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內容有:①《共同綱領》;②選舉政府委員會;③首都北京;④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⑤國旗五星紅旗;⑥公元紀年;⑦人民英雄紀念碑。
3. 新中國成立初期起到臨時憲法作用的文件是《共同綱領》。
4.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意義是:建立了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5. 新中國成立的標志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6.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國內①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②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③中國獨立自主,中國人站起來了;國際④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
7.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1949年開國大典
8. 祖國大陸獲得解放的標志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9. 西藏和平解放時談判的藏方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
10. 鞏固新政權的措施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11. 抗美援朝起止時間是1950年-1953年。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司令員是彭德懷。軍隊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最可愛的人”。戰斗英雄是黃繼光和邱少云。
12. 土地改革開始的標志是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3. 中華人民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內容是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實質仍然是土地私有制。
14. 土地改革完成的標志是1952年底新解放區完成。
15. 土地改革的意義:①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③鞏固了新政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④為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八下第二單元
16.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間1953年-1957年。重點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
17. 一五計劃的成就:長春一汽,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武漢長江大橋,寶成、鷹廈鐵路,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18. 一五計劃的意義:改變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19.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的標志是: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0.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我國第一部憲法。
21. 1954年第一部憲法的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2. 三大改造的內容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23. 三大改造中對農業和手工業都實行生產合作社。
24. 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主要政策是贖買政策。
25. 贖買政策的意義:實現了和平過渡,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26. 三大改造完成的時間是:1956年底。
27. 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8. 三大改造的歷史意義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9. 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是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良好開端。
30.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失誤: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31. 1961年國民經濟調整的內容是: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32. 文化大革命時間是1966年-1976年,口號是以階級斗爭為綱。
33. 文革時期最大的冤案是劉少奇被迫害致死。
34. 文革的兩個反革命集體:四人幫(江青反革命集團)、林彪反革命集團。
35. 九一三事件的標志是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36. 文革結束的標志是:1976年粉碎四人幫。
37.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成就:武漢、包頭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秈型雜交水稻等。
38. 探索時期的模范人物: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
八下第三單元
39.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的意義是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思想基礎。
40.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間是1978年。內容是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確立了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41.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①建國以來的偉大轉折;②改革開放的開端;③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
42.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后,標志著中共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43.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是指對內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44. 對內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形式是包產到戶,自負盈虧),首先嘗試在安徽鳳陽小崗村。
45.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作用是:①調動農民積極性;②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提高;③推動農村鄉鎮企業發展。
46. 對內經濟體制改革在城市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其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主要表現是發展為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按勞分配。
47.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相對)
48. 對外開放的格局是:“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
49. 第一批經濟特區是1980年設立的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第二批經濟特區是1988年設立的海南島。
50.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時間是2001年。
51.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重要會議。
52. 中國夢是2012年習近平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來的。
53. 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54.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55.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56.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57. 新發展理念(2015年):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58. 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使中國在實現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目標、主辦國際盛會、應對突發事件、戰勝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
八下第四單元
59. 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該制度的前提是國家統一領導。
60. 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
61.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5個自治區。
62. 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63. 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奠定了基礎。
64.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
65. 20世紀末,中央決定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西部大開發。
66.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67. 為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國家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68. 為了解決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
69. 一國兩制是指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港澳臺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和社會發生長期不變。
70. 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71. 一國兩制首次成功實踐是:香港回歸(被英國占領),1997年7月1日。
72. 澳門MACAU(被葡萄牙占領)回歸時間是1999年12月20日。
73. 對臺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74. 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被稱為“九二共識”。
75. 1995年,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76. 2015年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八下第五單元
77.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是:華東軍區海軍。
78. 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主要任務是核反擊,2015年更名為火箭軍。
79. 五大軍種:陸、海、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
80. 新中國成立以來,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1. 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53年,周恩來訪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1955年,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8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83.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作用: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84. 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是:亞非會議(萬隆會議)
85. 中國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會議是:日內瓦會議。
86. 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重返聯合國;②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③1972年中日建交。
87.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88. 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89.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
90.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91. 改革開放以后的外交成就:香港、澳門回歸,加入WTO,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海APEC會議、G20峰會等。
八下第六單元
92. 兩彈一星:核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
93. 國防科技成就: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增強了國防實力,提高了國際地位)
94. 為兩彈一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有:錢學森、鄧稼先(兩彈元勛)等。
95. 1999年神州一號無人飛船;2003年神舟五號(楊利偉)載人航天;2008年神舟七號(翟志剛)實現太空行走。
96.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97. 屠呦呦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
98. 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99. 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00.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解放,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