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10-30 19:04:43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1. 觀察
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肉眼
儀器(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
工具(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
測量
2.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明確調查目的
明確調查對象
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選取調查樣本
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和統計
3. 生物的幾大共同特征
a.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從外界獲取);
b. 生物能進行呼吸(大多數吸入 O₂ ,呼出 CO₂ ,);
c.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比如植物的廢物是樹葉);
d.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e.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f. 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另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病毒是生物)
4.生物的分類 1. 按照形態結構: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5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生活的環境的總和叫
生物圈。這里的環境不僅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
其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分(距海平面 150 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3. 生物與生物圈的關系: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人類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所以說,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6.環境中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a.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海拔、緯度等)
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b.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競
爭、合作、寄生)
7.生物和環境的關系:
生物和環境是相互共同作用的。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同時,生物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生物與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比如: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
8.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產者:指生態系統中的植物;
(1).生物部分 消費者:指生態系統中的動物;
分解者:指生態系統中的細菌和真菌;
(2)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土地、溫度等;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9. 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
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
2.食物網:生態系統中,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就形成食
物網。
3.功能: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有毒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就越多。
10.生態系統的功能特點:
1.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
各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變化,但一般情況下其數量和比例
是相對穩定的。
2.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
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3. 生態系統是多種多樣的;
4. .每一個生態系統與周圍其他生態系統都是相互關聯的。這無
論從非生物因素上看,還是地域關系上看都是如此。
11.生態系統類型:
1. 草原生態系統:分布于干旱地區,降雨量少,缺乏高大植物,動植物比森林生態系統少,但依然豐富,對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有重要作用。
2. 濕地生態系統: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典型是沼澤,植物占優,具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稱為“” 地球之腎”!
3. 海洋生態系統:植物為浮游植物,動物繁多。海平面能吸收二氧化碳。
海洋植物制造的氧氣站地球每年總氧量的 70%;
4. 森林生態系統:分布于濕潤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有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 地球之肺”之稱。
5. 淡水生態系統: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生態系統等。為人類提供飲用水、灌溉及工業用水,在調節氣候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6.: 農田生態系統:農作物為主體。抗旱澇和病蟲能力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7.: 城市生態系統:人類起著支配作用,植物種類和數量少,由于人口密集和排放問題,容易產生環境問題。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