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2011-12-30 11:13:49
事件回放
2011年11月23日晚6點,成都雙流華陽某酒店最大的包間內燈火通明,桌上擺著別致的粉紅色菜單和21個粉紅色座牌。這是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辦公室主任跑了5家酒店,最終選定舉行“優秀學生與校長共進晚餐”的地方,校長的要求是“品位高雅,但不能太豪華”。
能夠參加這場宴席的學生共19名,是從學校4000余名學生中遴選出來的,分別是半期考試初中各年級前三名,高中文理分科后理科前兩名、文科第一名。
初一年級一名女生這次考了全年級第一。她說,能夠獲邀參加晚宴特別興奮。但同時她也感覺壓力巨大,因為下一次如果考不好,就不能再和校長共進晚餐了。那些因考得不好而沒有受邀的學生對此倒是不反對,有很多人還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夠參加”。
面對媒體的質疑,校長肖明華說:“我當時想到這個點子,就是為了鼓勵優秀的、有理想有抱負的學生。校長和尖子生一同吃飯,并不等于不關心成績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反倒對他們是一種激勵。我不是想嘩眾取寵、不是想作秀炒作。我們在飯桌上講的不是奢侈,而是講學習、講如何成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加入進來。”
據學校透露,這次宴席由學校統一買單。在期末考試后還會舉行激勵晚宴,并且有可能邀請家長一同參加。
聲音與觀點
“校長宴請優秀生”的報道引發讀者眾說紛紜。最受讀者質疑的是晚餐的“入圍標準”。尖子生,一俊遮百丑;劣等生,一丑遮百俊。在應試教育下腐生出來的各種變異的教育方式,往往都是打著“激勵學生”的作用,可是唱出來的結果卻是教育的不公,是功利化思想的進一步惡化,一方面很難去想激勵的作用能體現多少,另一方面勢必會在學生身上劃下身份的差別。而且只看到成績而看不到其他的激勵,即使真能有效果,又是否恰當呢?
有讀者認為,校長以“共進晚餐”的形式去激勵學生,無論是從過程到結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校長口口聲聲說,和尖子生一同吃飯,并不等于不關心成績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反倒對他們是一種激勵。可校長既然想激勵成績不好的學生,那為何不跟他們一起吃飯,到時再輔以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效果豈不是“更激勵”。或許,在應試教育這個體制沉疴無法根治的前提下,“尖子生”和“劣等生”的身份鴻溝難以逾越,但作為學校,至少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弭這種教育不公,而不是去擴大。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