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微博 2012-07-19 18:05:28
成都很多家長都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孩子長大了,關于性怎么和孩子談,這是一個令家長困惑的親子教育問題。一方面,家長們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而對“性”難以啟齒,另一方面,進入青春期后的學生很容易與家長之間形成隔閡,甚至出現叛逆行為。所以,怎么和孩子談性?什么時候最適合和孩子談性等一系列有關性教育的問題,已經無形中成了諸多中國家長在家教教育中,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而如今,全國各地出現部分小學,開始對小學生開設相對應的性教育課程,隨之在家長群體中引發的各種不同的熱議……學校開設性教育的對與錯,我們暫且不去深究!但是,孩子的父母必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實施性性教育的最佳人選!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組文章,讓家長反思并積極尋找出路,總之,這是所有家長無法逃避的問題。
現象1:
走在清醒與迷茫之間的學校性教育
性是人生必然經過并伴隨一生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在性的問題上減少迷茫和困惑,少走或者不走彎路,幾年前就擺上了教育工作者的案頭,這是教育工作者早晚要吃的螃蟹。據了解,哈爾濱市教育部門敢開先河,早在2002年就開展起性教育進課堂活動。經過幾年的培育,在哈爾濱市一些中小學中,學生們已經不再是談性色變。這是一種人性化教育的結果。
記者在一所沒有開設性教育課的小學隨機采訪。記者詢問小學生: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來到世上的?一位9歲的小男孩回答:我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研究過,他們說,我們是媽媽從嘴里吐出來,我說我們是從媽媽肚臍生出來的。媽媽告訴我,是醫生割開媽媽的肚子,把我們拿出來的。從這個回答可以看出,9歲孩子已經開始對性進行探索,但卻不得要領。性教育進課堂是一種必要的引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哈爾濱醫科大學性健康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彭濤,是哈爾濱市較早倡導性健康進入中小學的高校教師。彭濤借鑒了國外學生性教育的經驗,與幾位同事共同編寫了小學、初中、高中《性健康教育》教材。他的第一場公開課在第73中學舉辦,以《婚前性行為》為題的敞開式性教育報告,完全打破了性教育框架,向高中生講授了性欲的自我引導與控制等內容。公開課上,彭濤倡導在中小學校開展“性教育”。公開課的內容吸引來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的記者,對整堂公開課進行了全程報道。彭濤說,各媒體的報道在社會上掀起巨大反響,反對派、贊成派展開了激烈交鋒。交鋒的最終結果,是性健康教育潤物無聲地開進中小學課堂。
此后,彭濤一直從事性教育進中小學校課堂的工作。他告訴記者,當時開局良好,但是隨后困難逐漸暴露出來。在打破“性”開口難的傳統觀念后,教授性知識面臨著三個難題——師資、教材、課時。三難中尤以師資為最。講授性知識的深淺、程度的把握,是對教師的水平、能力的考驗。為此,編寫完中小學生性教育教材后,彭濤申請并獲得美國一家機構的項目資助,請來臺灣的知名教授,免費對黑龍江省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三年下來,共培訓近300名教師。哈爾濱市的工農兵小學、69中聯中、工大附中、風華中學等中小學校,都選派老師接受過培訓。經過培訓,一些教師掌握了可以遵循的授課方法,效果也有所提高。
哈市第一中學李靜,在上課時采用多媒體播放課件、錄像、案例分析,將歌曲、電影片斷等引入課題,同時采用角色扮演、卡片游戲等方式,讓學生自然進入到情境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講授基本知識后,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性道德、性責任,從而做出正確選擇。
哈市第四十中學老師李源澤在接受培訓后,開講性教育課,受到學生歡迎。李源澤隨后將感受整理成論文,在論文中提出觀點:性教育課最終的目的,是讓性的判斷和性的社會倫理道德,走在性成熟之前。
目前,彭濤組建了網站,經常召開經驗交流與研討會,繼續推進性教育研究。他認為,應該在孩子生理發育前,就進行性生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意識萌動前,就進行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行為發展前,就進行性倫理方面的教育。
推廣問題:性教育變成了簡單的避孕教育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由于在推廣性教育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加之社會和家長仍存在認知上的誤區,導致性教育工作處于踟躇不前的狀態。彭濤認為,性教育不僅要講性知識,更要普及性價值觀教育。
性教育進課堂主要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門的推進力度不夠。2003年,省教育廳曾下發文件,要求各中小學開性教育課。但是這是一種提倡式的要求,當時并沒有落實具體的課時。于是,一些學校沒有訂教材,即使訂教材也不落實課時。而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在實際操作中,也沒有強有力地督促推進。
其次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受到考驗。采訪中,一些老師說,在講授過程中,有時會面臨諸多困惑:避孕的問題講不講?如果講,學生們是否會去模仿嘗試;如果不講,學生們是否會因為無知而出事兒?上課時,有的學生還會故意向老師發難,提出“老師,你的新婚之夜是如何度過的?”之類問題,讓老師感到頭痛。一位小學教師接受過培訓,要在某小學講性知識課,她與丈夫商量,是否可以給自己快7歲的女兒先講一課,丈夫冷淡地說:“中國的社會還沒有那么開放,還是不要講了。”自己的家庭都拒絕接受,讓她在實際操作中感到為難。
再者來自家長的強大壓力,也讓性教育難以真正開展。對向小學高年級學生談性的問題,一些家長擔心為時過早,反倒起副作用。一位家長說:有一次我跟上高一的女兒談到性,告訴她性行為會導致懷孕,她竟然說‘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就OK了’,弄得我相當尷尬。在“性知識教育是否鼓勵學生性行為”的討論中,很多家長寧肯選擇掩耳盜鈴。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懂就不會出事,限制了性教育進課堂的工作。彭濤認為,現在孩子們可以從很多途徑了解生理知識,孩子們不是缺乏生理知識,而是缺乏性價值觀引導。而家長們則把性教育理解成了避孕教育。
面對種種壓力和非議,一些學校的性教育課形同虛設,導致哈爾濱市性教育進課堂活動醒得早起得晚。對此,彭濤認為,性教育課落實與否取決于一校之長的認識程度,取決于教育部門的督促力度,取決于整個社會氛圍。對于起步較早的哈爾濱市而言,性教育課只有到了能與語文數學等一同成為教育主菜時,才能算得上真正走進中小學。雖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但是推廣性教育依然任重而道遠。
現象2
青春期性教育到底有多尷尬?
“胎心正常,胎兒正常。”市內某醫院B超室,張醫生對躺在病床上的麗麗(化名)說。張醫生拿過麗麗的病歷單,眼睛落在年齡一欄上。“13歲?”張醫生驚訝地看著眼前這個模樣單純的小女孩。
“嗯。”麗麗小聲地回答。
“剛小學畢業吧?”
“不是,我都已經初二了!”麗麗急忙辯解道。
看著麗麗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張醫生是又氣又急:“如果是我的女兒,我真是氣死算了!”
張醫生對記者講起前兩天發生的事情,仍然很生氣,“現在的娃娃都早熟,加上對青春期性知識不了解,根本就不了解早孕的危害。看她那種事不關己的樣子,我真的很生氣。現在學校里面不知道有沒有相應的課程,講得到不到位。”
青春期性知識普及教育在中國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雅安也不例外。記者隨機調查了40人,調查的情況不容樂觀。
尷尬的生理衛生課
市內某高校一位名叫伍靜的同學告訴記者,她小學和初中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生理衛生知識。讀了大專之后,學的是醫學,才有機會接觸生理衛生課。“讀初中高中的時候,對這方面的事情感覺朦朦朧朧的,很多問題都羞于開口問,連母親我都不好意思講。大多數時候就悄悄問問別的女同學,要不然就上網查。記得第一次上生理衛生課的時候,老師把幻燈片放起,我頓時覺得很不好意思。用余光看看周圍的同學,好像都挺嚴肅的,我也就釋然了。后來醫學的知識學多了,完全沒有剛開始那種害羞的感覺了。現在回過頭看,很多知識是應該在中學、甚至是小學就知道的。”
另一位同學王婷則在初中的時候上過生理衛生課。“我們不是專門的課程,生物書有一課講的就是繁殖,書里提到了各種生物的繁殖方式。講到人類的時候,老師雖然照著課本講,但是表情不是很自然。有的男生就故意問一些敏感的話題,老師被問得啞口無言,臉比我們還要紅。”
夏應坤是成都人,去年來到雅安的某高校讀書。談到生理衛生課,她說,“小學就上過啦。.那天班主任老師走進教室,很神秘地把男生喊出去了,只留下女生。老師讓大家把窗戶都拉上,門也關好,才開始講課。內容講得很隱晦,動作很神秘。小學的時候,基本上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只是被老師的行為嚇倒了。本來很正常的一堂課,弄得我們好像無臉見人了一樣。”
不同的教育歷程
“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啊?”一個小男孩問媽媽。
“你啊,是爸爸媽媽從垃圾堆里撿來的。”
“哇——”的一聲,小孩哭了起來,要去找自己的親生媽媽。
年輕的媽媽哄不了大哭的孩子,只好厲聲嚇他,孩子在媽媽大聲呵斥下,不敢再哭。
這只是發生在大街上很普通的一幕,大多數中國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教育方式,甚至還會以此為樂,逗孩子玩。
在接受采訪的40名學生中,近40%學生問過自己的父母,自己從何而來,其中80%的家長告訴孩子是“撿來的”。
宋明明曾經問過父母這個問題,父母趕緊岔開話題,不作回答。“父母沒有回答我,表情還怪怪的,反而勾起我的好奇心。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想我是從哪里來的。我的好朋友也問過她的父母,她爸爸媽媽告訴她是撿來的。我也懷疑自己是父母撿來的,為此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來初中學過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識,但是講得很不仔細,大家都是連猜帶蒙的。有一天晚飯的時候,我發覺氣氛有點怪異,父母總是小聲地嘀咕什么,果然吃完晚飯,爸爸破天荒的主動要求洗碗,媽媽就把我叫到書房關上門給我講了一些基本的知識。我當時很害羞,還裝作不在乎的樣子,現在想想根本就沒什么大不了的,這本來就是應該了解的。”
曹晶在小學和初中都上過生理衛生課,學校都是男女生分開上這門課程,老師也講得很仔細。“初中的時候,就對基本的知識很明白,父母還給我買了一本書《十七歲》,專門解答青少年一些疑惑。我小時候問媽媽我是哪里來的,媽媽直接告訴我是從她的肚子里來的。得益于這些教育,才避免了青春期的一些尷尬狀況。看見有些同學不了解知識,年紀輕輕就回家結婚生子了。”
青春期性教育為何尷尬?
面對西方國家性教育的開放姿態,中國的教育也在反思,究竟該怎么樣進行青少年的青春期性知識教育呢?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婦科主任袁素華認為,生理衛生課應該越早開展越好。現在小孩普遍早熟,當心智發育超過身體發育的時候,有些不當的行為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我的一個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生理衛生方面的教育。別的孩子還在偷偷看一些生理方面的書籍時,這個孩子已經知道很多生理衛生方面專業的術語。我的朋友在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就寓教于樂,把知識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只要正確、積極地引導,孩子也就不會覺得尷尬。”
“現在的電視,網絡都有一些少兒不宜的內容,小孩子雖然不懂,但是這些鏡頭會被他記住,產生一定的影響。學校更應該在這種情況下發揮積極向上的作用,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保護自己。”
袁素華還舉例說,“很多老師都不像醫生那樣自然地講授生理衛生知識,關鍵的內容都被一筆帶過,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好奇心。再加上很多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越是不準做的事情越是會去嘗試,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我在醫院坐診的時候,也遇到過很小的女孩子,都是不懂生理衛生知識而犯下大錯。”她覺得中國的青春期性教育應該向國外借鑒經驗,把生理衛生知識當成是語文數學英語一樣自然的課程,讓老師把自然的態度帶到課堂,相信學生也不會尷尬了。這是個長期的工程,要學校、家長、醫院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果。
觀點1
中外媽媽談"早戀"你支持誰的觀點?
中國媽媽說:“早戀”你晚些來
“早戀”不是壞學生的標志
晏京(中國媽媽,中學老師)我以前鄰居的女兒是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突然間她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原來很沉穩的性格也變得起伏不定。后來發現那段時間她跟一個學習成績不太好但長得很帥氣的男生交往比較密切。因為我剛畢業沒多久,平時跟她就像大姐姐跟小妹妹一樣,她媽媽讓我私下找她聊了聊,此后她有意識地疏遠了那個男生,后來那個男生轉學了,女孩的學習成績立刻就趕了上來。
為兒子交友操心
我兒子讀初一時,一次我無意間發現他在寫一張小紙條,而且很神秘。看見我過來了,立刻把紙條塞到桌子下面。然后兩只小手一攤:“看,什么也沒有”。我也裝作什么也沒看見地走開了。可心里不禁警覺起來,兒子到了青春期,他正面臨著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我向他的班主任了解情況,才知道,兒子最近跟一個女孩說話比較多。于是利用周末晚上看電視的時間,結合劇情我跟兒子聊了關于與異性交往的話題。我的兒子是個誠實的孩子,他馬上告訴我他跟班上的女孩之間的事,原來那個女孩也是個航模愛好者,兩人決定一起做航模實驗呢。以后我有意與兒子多聊聊天,兒子也逐漸成熟起來了,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主動求助于我。
對初中生循循善誘
初中孩子剛進入青春期,思想比較混亂,分辨能力也不強,對老師比較尊重和崇拜,所以循循善誘地講些道理,學生一般都能接受。比如發生在上面那個女孩身上的“早戀”以及我兒子與同班同學之間的交往,只是成長過程中的經歷之一,換句話說是生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只不過孩子還不具備如何平衡這個問題的能力。這時如果老師或者家長從正面引導一下,孩子就會轉移注意力。
對高中生多提建議
高中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處理問題的能力,他們需要被尊重,被承認。我在處理高中生的“早戀”問題時,多是采取提建議的方式,幫孩子分析問題,權衡利弊,或給這些學生布置較多的學習任務,這樣他們就能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也可注意多發揮其特長,讓孩子在班里逐步樹立威信,在潛移默化中教育感化他。后兩種方法對初中生也適合。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內心有時是孤獨的,在父母很少有時間與他們溝通時,他們會尋找一些感情寄托,即使他們之間有一些親密的行為,也僅僅是類似動物的欲望,對戀愛和婚姻并沒有正確的認識,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及時引導,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
專家提示:
▲平時最好別一味地打防疫針。說得太多,反而造成孩子的一種嘗試心理。
▲多注意觀察和溝通,比如孩子可能會突然說起班里的誰跟誰好了,或者問起父母以前的戀愛經歷,即使你聽到這些話題心里一緊,表面也要裝作輕松地與孩子交流,父母應抓住時機委婉說教,讓孩子感覺你是可信任的,可以交流的。
▲父母千萬別疑神疑鬼,態度粗暴,別一看見自己的孩子與異性交往密切一些,就把“早戀”的帽子扣在孩子頭上。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別找對方的父母談判,這種行為是孩子最反感的。
外國媽媽說:“早戀”來的正是時候
在交往中學會做人
趙遠虹(外國媽媽,心理咨詢師):我在德國時,鄰居有個9歲的女兒。一天,一個歲數相同的小男孩拿了一支鮮花要送給她的女兒。鄰居告訴小男孩,她的的女兒出門了,小男孩就很認真地站在門外等候。過了一會,女孩回來后,鄰居叫女孩洗了臉,把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的,接受了男孩的鮮花。當時我看到這個情景,真的很感動,多么美好的友誼啊!其實這兩個孩子之間存在的只是友情,而小女孩在跟男孩交往的過程中同時學會了尊重他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收獲也不一樣。
為女兒經歷感情波折高興
我的女兒在讀高中時,曾經與她的一個好朋友同時喜歡上一個男生。而這個男生喜歡的是我的女兒。在我的女兒考慮怎么跟這個男生交往時,她的女朋友搶先一步與那個男生交了朋友。于是,我的女兒非常痛苦和郁悶。她想不明白,為什么好朋友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于是,所謂的三角關系轉變成了她和女朋友之間的交往問題。看著我的女兒經歷著許多愛、恨、痛苦等感情體驗,我真的為她高興。因為她又會在這個問題上有所收獲,她又在成長的道路上往前邁進了一步。后來,我幫她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她終于明白了是她的交友不當,她的女朋友也承認自己太自私了。
互相信任是交流的基礎
如果孩子在交往中已經把握不住自己,父母就應該對孩子嚴格一點,而不能任其發展。但這些都是建立在父母與孩子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的。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那么孩子在與異性交往中遇到困惑也不會與父母交流,父母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也無法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孩子就有可能走彎路。
建議父母對孩子的異性交往要有判斷,不能一看見孩子與異性交往就認定他們是男女朋友關系,異性之間應該有交往。如果孩子之間確實是男女朋友關系,父母應該判斷孩子在交往過程中能否保護自己,如果不能,對孩子要有所指導,平時就應教孩子一定的性知識。另外,父母還要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態度,比如幾點必須回家,必須先完成自己的功課,等等。不能怕與孩子有沖突而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專家提示:在孩子與異性交往的問題上,父母的做法應該是60%的觀察,40%的溝通,平時多跟孩子交流、溝通,互相建立信任度,多教孩子一些性知識,這樣孩子在處理與異性交往的問題時就不會太迷茫。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