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9-29 13:43:09
敘事文章的寫作方法(三)
【五.關于經過】
(一)經過的內涵
事件的經過,指事件發生到結束,先后經歷的幾個發展階段。事件階段的劃分,標準有時間劃分法、地點劃分法、性質劃分法、對象轉換劃分法。
1.時間劃分法。人物的行為,隨著時間段的變化而變化。整個事件發展過程呈現形式為:某人甲時做A——乙時做B——丙時做C——丁時做D......直到事件結束。
2.地點劃分法。人物的行為,隨著地點的變化而變化。整個事件發展過程呈現形式為:某人甲地做A——乙地做B——丙地做C——丁地做D......直到事件結束。
3.性質劃分法。人物的行為,在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性質。整個事件發展過程呈現形式為:某人甲時表現A性質——乙時表現B性質——丙時表現C性質——丁時表現D性質......直到整個事件結束。
4.對象轉換劃分法。事件按照不同人物先后出場而分為幾個階段。整個事件發展過程呈現形式為:開始甲出場做A事——接著乙出場做B事——然后丙出場做C事——進而丁出場做D事,直到事件結束。
(二)概述事件經過的呈現形式
1.整體概括形式。例如:《西游記》中唐僧取經的經過: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2.分階段概括形式。以“先.......,接著.......;然后......進而..........最后......”形式來表述。例如:概述媽媽做飯的過程:媽媽先到市場買菜,接著回家摘菜,然后洗菜,再切菜,最后炒菜。
(三)交代事件經過的位置
正常情況下,最后交代事件的結果。事件的經過,一般在交代事件結果之前。
【六.關于結果】
(一)結果的內涵
事件的結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主要人物的行為帶來的直接結局;二是主要人物以及核心事件帶來的間接影響。
(二)事件結果的呈現形式
1.主要人物的最終狀態。寫作時,一般先寫這個結果出現的時間,再寫主要人物在什么地方,呈現什么狀態。例如:當冬日的太陽,再次升起來的時候。李斌蜷縮在市場的角落里,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他穿著一身單薄襤褸的衣服,一雙眼睛瞪得大大的,望著這個陰冷的世界。
2.主要人物行為目的達成情況。寫作時,一般先寫結果出現的時間,在寫結果出現的地點,最后寫主要人物目的達成狀況。例如:三個月后,一條高大的攔河壩在村口巍然屹立起來。如期而至的桃花汛,在大壩面前,一改往年的桀驁不馴與猙獰,像一條溫順的綿羊,在這里拐了一個彎,流向遠方。
3.推動情節發展的人物最終的命運。寫作時,一般要先交代結果出現的時間,再交代推動情節發展的人物的最終命運。例如:沒過幾分鐘,鎮關西就永遠地閉上了罪惡的眼睛。后來,大家聽說,被救的金老兒父女,在老家開了一家飯店,過著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
4.主要人物及核心事件帶來的間接影響。寫作時,一般先寫時間,再寫間接影響。例如:從那以后,整個兒村子里再也沒有發生偷盜事件。因為大家都怕這位娃娃村長,不敢做偷雞摸狗之事,因為大家都欽佩這位娃娃村長,不好意思再做這些讓人抬不起頭的爛事兒!
5.以上面幾種形式的組合形式出現。
(三)交代結果的位置
事件的結果,一般都在敘事的最后交代。詳寫事件,有時候作者為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會采用倒敘的形式,在敘事的開頭,先交代事件的結果。
第三步:學習概述事件
完全概述事件,就是運用六要素來敘述事件,任何情節都不做詳細記敘的敘事方法。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構成連貫流暢的句子,將一件事交代清楚。這是一種略寫事件的方法。
六要素的排列順序有以下五種形式:
(一)時間——地點——主要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例如:
(時間)很久很久以前,(地點)在中南山上,(主要人物)有一個老翁,終日以打柴燒炭為生。(起因,包括中心事件)天漸漸地冷了,家里的菜米油鹽所剩無幾,御寒的棉衣也沒有著落,于是他決定到市場將所有的炭賣掉,解決這些生活難題。(經過),為了多賣幾個錢,他趕著牛車一大早就來到集市。沒過多久,遇到了幾個宮廷太監來買炭。他們扔給老人半匹發霉的紅綃一丈劣質的白綾,作為炭錢,拉起炭車就走。老人上前阻擋,被野蠻地推倒在地。(結果)滿滿的一車炭,全被搶走了。望著遠去的炭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無奈地流淚。
【注意事項】事件的經過,每一步都涉及時間和地點,有的甚至還要交代起因,否則即便是概述事件,也無法將事件主要脈絡講清楚。比如開端——為了多賣幾個錢,老人一大早就趕著牛車拉著炭來到集市,“為了多賣幾個錢”是這個情節的原因;“一大早”是這個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來到集市”是這個故事情節發生的地點。
(二)地點——主要人物——時間——起因——經過——結果
例如:
(地點)在中南山上,(主要人物)住著一位老翁,終日以打柴燒炭為生。(時間)一天,(起因)氣溫陡降,家里的菜米油鹽所剩無幾,御寒的棉衣也沒有著落,于是他決定到市場將所有的炭賣掉,解決這些生活難題。(經過),為了多賣幾個錢,他趕著牛車一大早就來到集市。沒過多久,遇到了幾個宮廷太監來買炭。他們扔給老人半匹發霉的紅綃一丈劣質的白綾,作為炭錢,拉起炭車就走。老人上前阻擋,被野蠻地推倒在地。(結果)滿滿的一車炭,全被搶走了。望著遠去的炭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無奈地流淚。
(三)主要人物——地點——時間——起因——經過——結果
例如:
(主要人物)有一位老翁,無名無姓,整日以打柴燒炭為生,大家都叫他賣炭翁。(地點)他住在遙遠的中南山上。(時間)一天,(起因)氣溫陡降,家里的菜米油鹽所剩無幾,御寒的棉衣也沒有著落,于是他決定到市場將所有的炭賣掉,解決這些生活難題。(經過)為了多賣幾個錢,他趕著牛車一大早就來到集市。沒過多久,遇到了幾個宮廷太監來買炭。他們扔給老人半匹發霉的紅綃一丈劣質的白綾,作為炭錢,拉起炭車就走。老人上前阻擋,被野蠻地推倒在地。(結果)滿滿的一車炭,全被搶走了。望著遠去的炭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無奈地流淚。
(四)時間——起因(包含主要人物、地點和核心事件)——經過——結果
例如:
(時間)一天,(起因——包括主要人物、地點以及核心事件)家里的糧食吃完了,老馬讓小馬到河對岸的磨坊去磨一袋麥子。(經過)小馬馱著麥子來到河邊,剛想過河,被松鼠攔住了,它說河水很深,前兩天自己的伙伴被淹死了,小馬不知所措時,來了一頭老黃牛,告訴它,河水很淺,剛剛沒過腳踝,面對著兩個互相矛盾的答案,小馬決定回家問媽媽。媽媽讓他自己親自去試試,就知道了。小馬跑回河邊,一試發現河水的確很淺。(結果)他馱著麥子,輕松到了河對岸,圓滿地完成了媽媽交給他的任務。
【注意事項】六要素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不都是獨立存在的,有時交代一個要素,其中就會包含另外幾個要素,否則有些內容就無法說清楚,并且讀起來語感也非常別扭。在這一段記敘中,作者交代事件的起因,著眼的是客觀原因,從兩個方面來記述:一是背景條件影響——家里的糧食吃完了;二是外來人物影響——老馬讓小馬到河對岸的磨坊去磨一袋麥子。第二方面就包括了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小馬;地點——河對岸的磨坊。
(五)起因(包含時間、主要人物、地點和核心事件)——經過——結果
例如:
(起因——包含時間、主要人物、地點和核心事件)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寒號鳥帶著三個孩子躲在牙縫里瑟瑟發抖,她發誓明天一定給家人;壘一個溫暖的窩。(經過)第二天,太陽升起來了,天暖暖的,她想這么好的陽光,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番呢,于是就又放棄了原來的決定。到了晚上,屋子里再次變得像冰窖一樣,她再次發誓第二天一定壘窩。(結果)然而,當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已經全部凍死了,時光老人再也沒有給她懶惰拖延的機會!
第四步:學習詳細記敘事件
一.如何開啟事件的開端
這里所說的事件開端,是指,從落筆開始,到主要人物出場這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有以下幾種寫法。
(一)事件發生的時間——主要人物——做某事
例如:一個冬日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媽媽便早早地起床了。
(二)事件發生的時間——主要人物——因為什么——去某地做某事
例如:一個斜陽如脂的周末,爺爺為了讓家人吃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團圓飯,四點剛過,就提著籃子急匆匆奔向菜市場。
(三)事件發生的環境(往往暗含事件和地點)——主要人物——在哪里(到哪里)做某事
例如:金燦燦的陽光穿過窗外的樹蔭,將斑駁的影子,平鋪在書案上。書房里寧靜而安詳。爸爸坐在設計圖紙前,凝神沉思,就像一尊靜止的雕像。
再如:秋風駘蕩,大雁掠過深秋的天空,整個世界彌漫著瓜果的馨香和豐收的喜悅。年邁的爺爺,一步步走向金色的原野,手中的銀鐮,折射著午后的陽光。
(四)事件起因——主要人物——在某地(去某地)做某事
例如:中考成績出來了,名列孫山的命運再次降臨。李軍木然地坐在窗前,望著遙遠而空洞的天空,他在尋找,是什么在冥冥之中左右著他的命運。
再如:心愛的書包丟了,這是一向做事嚴謹而又異常節儉的母親決不可原諒的。李寧走到家門口,只停留了一分鐘,又轉身向遠處的廣場走去,他必須在媽媽回家之前,想好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事件發生的時間——線索人物在某地(去某地)做什么——主要人物出場
例如:一個周日午后,我正在家里看電視,突然,響起了竅門聲。打開房門,一個四十幾歲的中年漢子,出現在我的面前。
再如:一天放學后,我踏著松軟的積雪向家走去。“你好,老同學!”,突然聽見有人和我
打招呼,我愣了一下,沒想到,三年多沒見的老同學張鵬,就站在離我十幾米的地方笑著看著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