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臨汾)
青木瓜之味
⑴大約是2000年初春的一個星期天下午,我去郵局發信。就在快到郵局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和我擦肩而過。忽然,她停住腳步,回頭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親切,也有些意外的驚奇,仿佛認出一個熟人而與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鬧得我以為真的碰見了什么認識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腳步,看了她一眼:年齡不大,也就二十出頭,模樣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裝扮,初春時節還穿著一件(臃、擁、癰)腫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個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細地想了想,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個人,她肯定是認錯了人。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郵局走去。
⑵我走了沒幾步,她從后面跑了過來,跑到我的面前,這讓我很吃驚,不知碰見了什么人。只聽見她用南方人那種軟綿綿的聲音仔細而小心翼翼地問我:“你是不是肖復興老師?”我越發驚訝,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訥地站在那里,近乎機械地點了點頭。她一下子顯得很興奮,接著說:“剛才你迎面向我走來,我看著你就像。我讀中學時就看過你寫的書,你和書上的照片很像。真沒有想到怎么這么巧,今天在這里遇見了你!”
⑶原來是一位讀者,大概她這番熱情的話,很能夠滿足我的虛榮心,尤其是聽她說她喜歡我寫的一些東西,特別是說她讀中學的時候讀我寫的東西對她有幫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學生愛聽表揚似的,立刻有些發暈,找不著北了,站在街頭和她聊了起來,一任身邊車水馬龍,喧囂不已。
⑷從她那話語中,我漸漸地聽明白了,她從小在南方農村長大,中學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家里生活困難,就跟著鄉親來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離我家不算太遠,要走半個小時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剛剛到郵局給家里寄錢,并發了一封平安家信。雖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話,卻讓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窩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動,沒有想到只是寫了一些平常的東西,能夠讓心拉近,距離縮短,心里想也應該說是如何沒什么用處的文學的一點特殊功能吧。于是,我進一步犯暈,沿著斜坡繼續順溜地下滑,不知對她的熱情如何回報似的,竟然指著馬路對面我家住的樓對她說:“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歡迎你到我家做客。”說著把地址寫給了她。她高興地說:“太好了,我一定去。”
⑸回到家后,我就把這件事當作喜帖子,向家人講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澆頭,紛紛說我,“你以為你遇到了知己呢?別是個騙子吧?”“可不是,現在騙子可多著呢,你可別忘了狐貍說幾句贊揚的話,是為了騙烏鴉嘴里的肉。”“什么?你還把咱家的地址告訴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著人家上門找到你頭上來騙你吧!”“要真是找上門來,騙幾個錢倒沒什么,可別出別的事……”
⑹一下子,說得我發(蒙、懵、朦)。一再回憶街頭和那個年輕女子的相遇和交談,不像是個狐貍似的騙子呀,再說,她肯定是讀過我寫的書,要不也說不出書名,并且能對照著書上的照片認出我來呀。但家里的人說得也沒有錯,誰也不會把騙子兩字寫在腦門上,高明的騙子越來越多,防不勝防。這么一想,心里連連后悔,而且不禁有些發虛。一連好幾天,都有些提心吊膽。
⑺好在一連好多天過去了,都平安無事。時間一長,這件事情漸漸淡忘了。
⑻將近一年過去了,春節過后的一天,我們全家從天津孩子的姥姥家過完年回家,剛上電梯,開電梯的老太太對我說:“你先等我一會兒,前兩天有個年輕女子來找你,你沒在家,把帶來的東西放在我那兒了。”不一會兒,就拿來一包用廢報紙包著的東西。回家打開一看,是兩個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邊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幾行小字:“肖老師:
。”落款是“你的一個讀者”。
⑼全家都愣在那里,誰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⑽這件事雖已過去了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這個年輕而真誠的女子,忘不了這件事情,忘不了這兩個木瓜。總記得切開木瓜時的樣子,別看皮那樣青,里面卻是紅紅的,格外鮮艷,特別是那獨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間里飄蕩著,好多天沒有散去。
1.請從括號內選擇正確的字填在句中橫線上。
①看她的裝扮,初春時節還穿著一件 (臃、擁、癰)腫的棉衣。
②一下子,說得我發 (蒙、懵、朦)。
2.“我”在與年輕女子交往的過程中,感情發生了多次變化。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我”在不同時間、地點的感情變化。
①在郵局前與年輕女子交談時:
②回家受到家人埋怨后:
③收到木瓜后:
3.請你在文章第⑴段前加幾句話,另寫一個開頭,使新的開頭與結尾相互照應。
答:
4.文中描述“我”和年輕女子相遇,分別用了“意外相逢”和“萍水相逢”兩個詞語,第⑴段中的“意外相逢”不能改為“萍水相逢”,因為:
5.文中寫年輕女子除運用了語言描寫的方法外,還運用了外貌(肖像)描寫的方法。閱讀第⑴段,說說主要寫了她外貌的哪些方面(至少說出兩個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她給“我”留下了怎樣的第一印象?
①寫了外貌的這幾個方面:
②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6.文章第⑸段寫“我”向家人講了“我”與年輕女子相遇并留下地址的情況后,受到家人的埋怨,你認為家人的話有無道理?說一說你的看法。
答:
7.文章的題目與結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認為青木瓜有哪些“味”?談談你的理解。
答:
8.文中第⑻段橫線上空缺的是年輕女子所寫紙條的內容。假如你是文中的年輕女子,請將紙條內容補寫在下面。要求合乎情理,60字左右。
答:
9.讀了本文之后,你認為哪個地方寫的最有特色?試就此作一點簡要的評價。
答:
(十五)(南通)
人格——最高的學位
白巖松
⑴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向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后成為一名優秀而大寫的音樂人,最后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⑶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年少,老人回答時所透露的含義我還理解不多,然而隨著采訪中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回答在我腦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訪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于他的真實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⑸幾天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⑹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但我聽到這個故事之后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
⑺這之后,我又在醫院里采訪了世紀老人冰心。我問先生,您現在最關心的是什么?
⑻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狀況。
⑼當時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終點,而這位在80年前的“五四”運動爆發那一天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對蕓蕓眾生的關愛之情,歷經近80年的歲月而仍未老。這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傳統!
⑽冰心的身軀并不強壯,即使年輕時也少有颯爽英姿的模樣,然而她這一生卻是用自己當筆,拿歲月當稿紙,寫成的一篇關于愛是一種力量的文章。她在離去之后,給我們留下了偉大的背影。
⑾世紀老人在陸續地離去,他們留下的愛國心和高深的學問卻一直在我們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還想加上一條,這些世紀老人所獨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該作為一種傳統由我們向后延續?
⑿前幾天我在北大聽到一個故事,清新而感人。
⒀一批剛走進校園的年輕人,相約去看季羨林先生。走到門口,卻開始猶豫,他們怕冒失地打擾了先生。最后決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門口的土地上留下問候的話語,然后才滿意地離去。
⒁這該是怎樣美麗的一幅畫面!離季老家不遠,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門口的問候語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生活中,這樣的人格投影在我們心中還是太少。
⒂于是,我也更加理解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后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最后自然地成為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⒃我知道,這條路很長,但我將執著的前行。
[注]白巖松: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
1.這篇文章敘寫了季羨林和冰心兩位老人的各一件事,請分別用一句話加以概括。(每句話不超過15個字)
季羨林先生
冰心老人
2.第⑽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冰心在離去之后給我們留下了“偉大的背影”?(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
3.⒁段中,寫“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是為了襯托
4.文章結尾說“這條路很長,但我將執著的前行”,請結合第⒂段回答:這條很長的路指的是怎樣的路?(用原文語句回答)
5.閱讀課文《幽徑悲劇》中季羨林先生的心靈獨白,回答問題。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季先生關注的是一棵“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古藤,并為之而背上了“十字架”。聯系選文中有關季羨林先生的事例,你認為他具有怎樣的人格魅力?
6.世紀老人冰心曾諄諄告誡:“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結合選文回答:你打算怎樣在自己的人生書頁上“著筆”?
(十六)(北京)
傷 害
巴金
⑴一個初冬的午后,在瀘縣城里,一條被燃燒彈毀了的街旁,我看見一個黑臉小乞丐寂寞地立在面食擔子前,用羨慕的眼光,望著兩個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⑵我穿著秋大衣,剛在船上吃飽飯,閑適地散步到街上來。
⑶但是他,這個六七歲的孩子,赤著腳,露著腿,身上只披著一塊破布,緊緊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發亮。他的眼睛無光,兩頰深陷,嘴唇干癟得可怕,兩只干瘦得像雞爪的手無力地捧著一個破碗,壓在胸前。
⑷他沒有溫暖,沒有飽足。他不講話,也不笑。黑瘦的臉上涂著寂寞的顏色。
⑸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過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轉來,因為我也不愿意就這樣地離開他。
⑹這樣地一來一往,我在他的身邊走過四五次。他不抬頭看我一眼,好像他對這類事情并不感到驚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終停留在面食擔子上。但甚至這眼光也還是無力的。
⑺我站在他面前,不說什么,遞了一張角票給他。
⑻他也默默地接過角票,把眼光從擔子上掉開。他茫然地看看我,沒有一點表情,仍然不開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動一下身子,又把臉掉向面擔。兩個胖小孩還在那里吃“連肝肉”、“心肺”一類的東西,口里“噓噓”作聲。
⑼我想揩去他臉上的寂寞的顏色,便向他問兩句話。他沒有理我。他甚至不掉過頭來看我。
⑽我想,也許他沒有聽見我的話;也許我的話使他不高興。我問的是:你有沒有家?有沒有親人?
⑾我不再對他說話,我默默地離開了他。我轉彎時還回頭去看那個面擔,黑臉小乞丐立在擔子前,畏怯地望著賣面人,右手伸到嘴邊,一根手指頭銜在口里。兩個肥胖小孩卻站到旁邊一個賣糖食的攤子前面去了。
⑿七天后我再到瀘縣城里,又經過那條街。仍然是前次看見的那樣的街景。面食擔子仍然放在原處。兩個肥小孩還是同樣得意地在吃東西。黑臉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過的那個地方,用了同樣羨慕的眼光望著他們。一切都沒有改變。我似乎并沒有在別處耽擱了一個星期。
⒀我走到黑臉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遞了一張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著,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沒有表情,也沒有動作。以后他仍舊把臉掉向面擔。
⒁我們兩個都重復地做著前次的動作。我甚至沒有忘記問他:你有沒有一個家?有沒有一個親人?
⒂這次他仍舊不回答我,不過他卻仰起頭看了我一兩分鐘。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臉。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圓圓地睜著那對血紅的眼睛,淚水像線一樣地從兩只眼角流下來。他把嘴一動,沒有發出聲音,就掉轉身子,用勁地一跑。
⒃我在后面喚他,要他站住。他不聽我的話。我應該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樣的姓名。我站在面擔前,希望能夠看見他回來。然而他的瘦小身子像一股風似地飄走了,并沒有一點蹤跡。
⒄我等了一會兒,又走到旁邊那個在廢墟上建造起來的臨時廣場上,跟著一些本地人聽一個老煙客講明太祖創業的故事。那個老煙客指手劃腳地講得津津有味。眾人都笑,我卻不作聲,我的心并不在這里。
⒅過了半點多鐘,這附近還不見那個黑臉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處走了一轉,后來再經過這個地方,我想,他應該回來了,但是我仍舊看不到他。那兩個肥胖小孩還在面擔前吃東西。
⒆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臉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處。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可以再到這里來。看見陽光離開了街市,我覺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⒇最后我終于拖著疲倦的身子離開了瀘縣。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個黑臉小孩和他的突然跑開知道自己犯了過失了。
(21)我為什么兩次拿那問話去折磨他呢?這原是明顯的事實:要是他有家,有親人,他還會帶著凍和餓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還會像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樣,木然地、無力地捱著日子么?
(22)他也許不知道家和親人的意義。但是他自己和那兩個胖小孩間的差別,他應該了解吧。從這差別上他也許可以明白家和親人的意義。那么,我大大地傷害了他,這也是很明顯的事實了。
(23)今天,八個月以后的今天,我還記得那個黑臉小孩的面貌和他兩個眼角的淚水。他一定早忘記了我。但是我始終忘不掉他。我想請求他那小小的心靈寬恕我。然而我這些話能夠達到他的耳邊么?他會有機會看到我的文章么?
(24)我不知不覺間在那個時候犯了不可補償的過失了。
1941年8月1日
(選自《巴金選集·散文隨筆選》)
1.作者用“但是”銜接第⑵⑶段,有什么效果?
答:
2.第⑸段中的“這樣”指什么?為什么“我”不愿意就“這樣地離開他”?
答:
3.第⑼段中的“揩去”照應了文中的哪個詞語?“我想揩去他臉上的寂寞的顏色”的意思是什么?
答:
4.從下面一段描寫中,你體會出“我”第二次問話后黑臉小孩怎樣的復雜心情?
(黑臉小孩)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圓圓地睜著那對血紅的眼睛,淚水像線一樣地從兩只眼角流下來。他把嘴一動,沒有發出聲音,就掉轉身子,用勁地一跑。
答:
5.第⒄段“我的心并不在這里”與第⒇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現“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答:
6.“乞丐”是指靠向別人要錢要飯生活的人。從第⒀段起,“我”就不再稱那個“六七歲的孩子”是“黑臉小乞丐”,而稱他“黑臉小孩”了。你怎樣理解這一變化?
答:
7.第(21)—(24)段是“我”對自己過失的反思,從中你獲得了什么感悟?(不少于80字)
答:
(十七)(太原)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滿面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當她去世時,印度政府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為她的離去流下哀傷的眼淚。她就是被譽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歲的時候,特蕾莎修女從她的家鄉——馬其頓一個偏僻的鄉村來到遙遠的印度,來到被稱為“噩夢之城”的加爾各答。在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無人照看,孤獨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頭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兒童四處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喚,于是脫下修女服,開始了護理和救助窮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續了半個世紀。?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認識到,居高臨下的給予,接受者會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覺,這對于一個人的尊嚴是極有害的,它可能導出苦澀和敵意,而不是和諧與和平。在街頭,這個瘦小的修女親手握住快要橫死的窮人的手,給他們臨終前最后一絲溫暖;在醫院,這個受著病痛折磨的修女親吻艾滋病患者的臉龐,為他們籌集醫療資金;她給柬埔寨內戰中被炸掉雙腿的難民送去輪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細心的從難民潰爛的傷口中撿出蛆蟲,幫助他們減輕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數以萬計的人參與了她的“慈善傳教士”活動,數以千萬計的人從這個修道會的社會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辭說:“她的事業的一個特征就是對單個人的尊重……最孤獨的人、最悲慘的人、瀕臨死亡的人,都從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對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對巨大的榮譽,特蕾莎修女的答辭是:“今天,我來接受這項獎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這個獎是對貧窮世界的承認。”她把獎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窮人和受苦難的人,并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獎宴會,因為那太浪費了。幾句樸實的話語,一身尋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卻照耀著整個頒獎禮堂。委員會接受了這一請求,并且將省下來的七千一百美元贈與她領導的仁愛修會。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個窮人,她的生活樸實無華;但同時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她擁有愛、給予愛、收獲愛。她曾動情的說:“我們所做的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這汪洋總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說這些話的時候,就好像母親給孩子講故事,沒有花招、沒有賣弄,有的只是一顆直白坦率的心靈。她微笑著說:“讓我們記住一點:沒有人不需要關愛,我們要總是以微笑相見,尤其是在微笑起來很困難的時候,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們的生活中太缺少這樣的微笑了。那些臉上肌肉只會作機械運動的美女模特們,當她們面對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時候,才會發現什么是真正的美。美與愛聯系在一起,美是愛的一部分。不懂得愛的人,永遠跟美無緣。
〔注〕修女:天主教或東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1.閱讀文章,要把握人物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特蕾莎修女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
2.閱讀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從文章第②、⑥兩段中選取一個典型事例,具體說說它對表現人物所起的作用。
答:
3.閱讀文章,要品味關鍵語句。聯系課文《麥琪的禮物》或課外閱讀,談談你對結尾畫線句的理解。
答:
4.諾貝爾委員會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頒獎辭語言精練、飽含情感,極具感染力。2月20日,十大感動中國2003年年度人物評選揭曉,入選人物是楊利偉、鐘南山、陳忠和、尾山宏、梁雨潤、巴金、高耀潔、達吾提·阿西木、成龍和衡陽武警消防官兵。請你選擇其中之一(尾山宏除外),運用個性化的語言為他設計一段精彩的頒獎辭,100字左右。(6分)
人物:
頒獎辭:
【幫幫你】若設計有困難,可參照評選委員會授予尾山宏的頒獎辭:“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十八)(賓州)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時候,學會了那一首《送別》的歌,常常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有一個下午,父親忽然叫住我,要我從頭再唱一遍。很少被父親這樣注意過的我,心里覺得很興奮,趕快再從頭來好好地唱一次:
長亭外,古道邊……
剛開了頭,就被父親打斷了,他問我:“怎么是長亭外?怎么不是長城外呢?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啊!”
我把音樂課本拿出來,想要向父親證明他的錯誤。可是父親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喪地對我說:
“好可惜!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以為寫的是我們老家,所以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就特別地感動,并且一直沒有忘記,想不到竟然這么多年是聽錯了,好可惜!”
父親一連說了兩個好可惜,然后就走開了,留我一個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幾年剛搬到石門鄉間的時候,我還懷著凱兒,聽醫生的囑咐,一個人常常在田野間散步。那個時候,山上還種滿了相思樹,蒼蒼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小鳥的鳴聲。田里面也總是綠意盎然,好多小鳥也會很大膽地從我身邊飛掠而過。
我就是那個時候看到那一只孤單的小鳥的,在田邊的電線桿上,在細細的電線上,它安靜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樣的雙尾。
“燕子!”我心中像觸電一樣地呆住了。
可不是嗎?這不就是燕子嗎?這不就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燕子嗎?這不就是書里說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嗎?
在南國的溫熱的陽光里,我心中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愛唱的那一首歌來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溫柔可愛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幾年里,我都會常常看到這種相同的小鳥,有的時候,我是牽著慈兒,有的時候,我是抱著凱兒,每一次,我都會興奮地指給孩子看:
“快看!寶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媽媽最喜歡的小小燕子啊!”
懷中的凱兒正咿呀學語,香香軟軟的唇間也隨著我說出一些不成腔調的兒語。天好藍,風好柔,我抱著我的孩子,站在南國的阡陌上,注視著那一只黑色的安靜的飛鳥,心中充滿了一種朦朧的歡喜和一種朦朧的悲傷。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為內政部的邀請,我和幾位畫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國家公園去寫生,在一本報道墾丁附近天然資源的書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圖片上的它有著一樣的黑色羽毛,一樣的剪狀的雙尾,然而,在圖片下的注釋和說明里,卻寫著它的名字是“烏秋”。
在那個時候,我的周圍有著好多的朋友,我卻在忽然之間覺得非常的孤單。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專家,我只要提出我的問題,一定可以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個時候惟一的反應,卻只是把那本書靜靜地合上,然后靜靜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剎那,我忽然體會出來多年前的那一個下午,父親失望的心情了。其實,不必向別人提出問題,我自己心里也已經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但是,我想,雖然有的時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是應該面對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實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麗的錯誤,與人無害,與世無爭,卻能帶給我們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種錯誤。
我實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臺灣知名畫家、散文家和詩人。祖籍內蒙古,1943年生于重慶,1954年遷居臺灣,1963年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初中語文教材選了她的《鄉愁》一詩。
1.作者在文中記敘了兩件事,請你各用一句話進行概括。
①
②
2.本文以“燕子”為題,但第一件事與燕子沒有關系。作者這樣寫的原因是什么?
答:
3.當“父親”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后“一連說了兩個好可惜”,你認為“父親”“可惜”什么?
答:
4.文中劃線的一段文字連用了四個問句,你認為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答:
5.作者通過這兩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
6.聯系作者生平,說說作者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答:
7.文中說:“天好藍,風好柔,我抱著我的孩子,站在南國的阡陌上,注視著那一只黑色的安靜的飛鳥,心中充滿了一種朦朧的歡喜和一種朦朧的悲傷。”請你仔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作者的口吻寫一段話,表達那種“朦朧的歡喜”和“朦朧的悲傷”。
答:
(十九)(南京)
父親的斧頭
一把斧頭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①。
父親的習慣是把一把剛剛淬過火的嶄新斧頭鉗起來,將斧頭對準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這把斧頭的鋼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動這鐵。
正因為這樣,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剛剛削過的新痕泛著銀白。而那把父親才試過后用力拋在地上的斧頭還很燙手,新斧頭發著藍光。
這時候,父親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頭,一只腳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煙鍋,咕嘟咕嘟抽起煙來。而此時,我就能歇歇手,趕快離開打鐵鋪,跑到大門外邊去。我始終想遠離這丁當作響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闖蕩。那時候我像一把剛剛打造好的斧頭,準備磨快刃子,等待機會,狠狠砍生活兩斧頭。
一次,放了暑假,父親要我給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鐮刀。滿山遍野的莊稼都黃了,都在等待鐮刀來收割。人們需要鐮刀,莊稼更需要鐮刀,金黃的麥子都張了口,幾乎要叫出聲來。父親心里很著急。我不在乎這些,我想我的事。
我對父親說,我不想打鐮刀,我想去采藥。我想像著采到了一大麻袋藥。那時候我們那里的秦艽②正在賣著好價錢,我想自己掙回自己的學費。我覺著打鐮刀挺費事的。
父親并沒有反對我去采藥。他說,去吧,去干你愛干的事。
其實,我不知道什么是我愛干的事。比如說父親,打一把斧頭,打一張鐮刀,然后抽一鍋水煙,睡時喝二兩燒酒。這些他都肯定愛干,而且每樣都干得從容不迫。我呢?截止那一個秋天,還沒有干成一件事。我總是喜歡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藥。我在離家二十里的山上轉悠了三天就沒有耐心了。別人總在低頭 工作,而我卻怎么也找不到藥,那些長在灌木中的藥材總是與我擦身而過。
二十里外我似乎聽到父親鍛打鐮刀的聲音。我想,那些剛剛打好的鐮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鋒利無比,一張張鐮刀正伸向成熟的麥子。
父親打完了鐮刀,緊接著又開始打造斧頭。父親的斧頭總是供不應求。
我垂頭喪氣地站在父親面前,父親一聲不吭,他鉗起一把剛淬過火的斧頭,在砧子上狠狠啃了兩下。
這時候,我確實該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著自己這把剛出爐的斧頭就這樣白白地銹掉,然后當廢鐵處理掉。我總得好好用上兩下子,砍出兩道新印子。父親打造了大半輩子鋼口很硬的斧頭,不能敗在我這把斧頭上。
[注釋:①淬cuì火:把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浸入冷卻劑(油、水等)急速冷卻,以增加硬度。 ②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藥。
1.標題“父親的斧頭”在文中有哪兩層含義?
答:
2.文中的“父親”給人印象很深。結合全文,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
3.文中的語言富有表現力,試從下列兩句中任選一句,結合上下文作簡要品析。
①金黃的麥子都張了口,幾乎要叫出聲來。
答:
②父親一聲不吭,他鉗起一把剛淬過火的斧頭,在砧子上狠狠啃了兩下。
答:
4.文章結尾說“我確實該為我自己羞愧了”,“我”為什么羞愧?”我”今后會怎么做?
答:
(二十)(常州)
用 愛 傾 聽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樓上樓下的住戶折磨得快瘋掉了。
我家住二樓。住我樓下的,是一對下崗夫婦。為了生活,這對夫婦買了一輛破舊的三輪摩托車,每天出去載客,深更半夜才回來。那輛摩托車破舊得像嚴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響聲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讓人揪心般的難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剛有一點睡意的時候,那輛摩托車就拼命“咳嗽”著回來了,聲音攀上樓來,鉆進窗內,攪得我睡意全消。
我樓上的那家住戶,不知怎么心血來潮,給女兒買了一支簫。每天天剛麻麻亮,他就逼著女兒練習。那聲音嗚嗚咽咽,毫不連貫,毫無樂感,聽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樓下摩托車的“咳嗽”攪得沒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樓上的簫聲“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煩躁。我想,應該好好與樓上樓下的住戶談一談。但臨到他們的門口,我又猶豫了,談什么呢?讓他們不要再發出噪音?可樓下的那個住戶,破摩托車就是他們的飯碗;樓上的那個住戶,簫聲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希望。難道我要他們放棄飯碗放棄希望?我不忍開口,他們也不會答應。
幾經考慮,我決定搬家,搬到一個清靜的地方去居住,那樣有利于我的寫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訴說了我的苦衷,叫他幫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瞇瞇的聽著,然后問我:“你覺得我居住的環境怎么樣?”我說:“就是覺得你這里清靜,所以叫你幫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的點點頭,說:“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個小時,感受一下。”
一個小時后,隔壁的陽臺上傳來一種含糊不清的類似于說話的聲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聲音在喊叫,聲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讓人聽了格外不舒服。
我問朋友這是什么聲音。朋友說:“一個9歲的男孩,在學說話。你仔細聽聽,他說的是什么?”我側耳傾聽,那男孩無疑在重復一句話,但我怎么聽都聽不明白他在說什么。我猜測說:“他好像在說,羊剛撲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說:“你錯了。他是說陽光普照大地。”說著話,他拉開了通往陽臺的門,以使那孩子的聲音更大一些。這時我聽到,有一位婦女,在不斷地糾正那個男孩。婦女說的,正是“陽光普照大地”。但無論婦女怎么糾正,那男孩說的,仍是“羊剛仆倒在地”。
朋友見我一臉詫異,便解釋說:“這孩子是個棄兒,一出生就又聾又啞,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拋棄了他。是我的鄰居將他撿了回來,不但撫養他,而且到處求醫問藥為他治療。從他4歲開始,我的鄰居就開始鍥而不舍地堅持每天教他說話,到他5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居然開口叫媽媽了,雖然聲音那么模糊,但我們都聽清了。我的鄰居當時就激動得哭了,我們在場的許多人都熱淚盈眶。我的鄰居含辛茹苦這么多年,終于讓這孩子開口說話了,這怎么不讓人激動?你聽這孩子的聲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為你是用耳朵在聽。而我們聽這孩子的聲音,很動聽,很欣慰,那是因為,我們是用愛在聽。這世間的許多聲音,有動聽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這些聲音全部入耳,可以讓你覺得是一種享受,也可以讓你覺得是一種折磨。但如果用愛去聽,這世界上,就只有一種聲音,那就是,美妙與和諧,讓人覺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頭。奇怪的是,再聽樓下摩托車的轟鳴,我沒覺得刺耳,而是覺得欣慰,這對下崗夫婦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為他們感到高興。而再聽樓上的簫聲,我也能聽到小女孩的進步。
上帝給了我們耳朵,是讓我們能聽得到世間所有紛雜的聲音;人類給了自己愛心,是讓我們將所有紛雜的聲音,轉換成美妙動聽的音樂。想享受美妙的音樂,就要學會用愛傾聽。
(摘自《做人與處世》)
1.閱讀全文,說出“我”傾聽到的“美妙音樂”的具體內容?怎樣才能做到用愛心去傾聽?
答:
2.聯系上下文,說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或作用。
(1)我找到一位朋友,訴說了我的苦衷,叫他幫我物色好的住所。
含義:
(2)聲音攀上樓來,鉆進窗內,攪得我睡意全消。
作用:
3.如果樓下傳來的是搓麻將的聒噪聲,樓上傳來的是打罵孩子的刺耳聲,該怎樣正確理解文中畫線的句子?
答:
4.“我”樓上的那家住戶為什么在“每天天剛麻麻亮”時就逼女兒練習吹簫?請就生活中的類似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答:
5.研讀上文中朋友的鄰居教小男孩說話的有關內容和下面兩則材料,你認為小男孩最終能不能學會與人正常交談,為什么?
材料一:海倫·凱勒原先失明,“整天處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缺少強烈的愛”。莎利文老師將手語字母按入凱勒掌心,教她各種物件的名稱,將她手指放在自己喉頭,聽其振動說話。在莎利文老師持之以恒的愛心教育下,海倫終于成為一位作家和教育家。
(選自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
材料二:丹是一位失聰孩子,據著名耳科專家杰夫瑞醫生診斷,他恐怕是屬于永遠都無法恢復的失聰者。但富有愛心的露茜修女并沒有放棄,堅持讓他去聽睡蓮開放的聲音。有一天,當太陽升起的時候,丹終于聽到了睡蓮花瓣開時的“叭”、“叭”聲。 (選自《知音.海外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