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1-20 15:13:29
知道“馬克”的越來越多了,知道“馬克·吐溫”的越來越少了;知道“比爾”的越來越多了,知道“保爾”的越來越少了……(《文化反思》)
二、精彩結尾
類型1:鼓舞號召,提出希望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守護傳統文化》)
是追名逐利讓我們遺忘了那些曾經的艱苦滄桑,是利令智昏讓我們拋棄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平讓我們失去了高雅的追求……
被遺忘的文化在悄悄的哭泣……
回來吧,高雅的文化!回來吧,遠離的文化!(《快被遺忘的文化》)
類型2:指出教訓,強調深意
曾經六角形的思念被母親捏在手中,一縷清香,被一個童年將手指含在唇間,那是文化的經久不息。如今,屈子唱著悲歌,卷起波瀾,消失遠方……(《屈子的悲歌》)
我們生活在時下一個信息量大,物質財富不斷增長的時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虛和靈魂的漂泊,只有用美來陶冶情趣,用傳統文化來鑄造性情,用人文品格來指導人生,才能彰顯生命的價值,呵護成長的旅程,規范發展的軌跡。(《成長需要悉心的呵護》)
三、精彩片段
1.每一個字都是文化的精華,或輕嘆,或悲號,或默然,也許這就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苦旅,歸途無盡。從渤海古國一路走來,承德,平遙,敦煌,一直到現在讀到的鳴沙山,月牙泉,我一直固執地不作摘錄,因為要讓這些香醇匯集于我的內心,歷經時日,也許遂成文化的佳釀,經久愈濃。(《消逝的河流》)
2.蒼茫叢林間,瑪雅文化湮沒了;絲綢之路上,高昌古國消逝了。人類在消逝中進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悵惘,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曠達……(《消逝中的……》)
3.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發揮科技優勢,弘揚傳統文化》)
【亮點素材】
1.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出處】清·趙翼《論詩》
【鑒賞】李白和杜甫的詩萬口傳誦。然而現在讀起來已不覺得那么新鮮了。因為時間在推移,事物在變化,時代在前進,詩歌也要隨著進代的前進來表現時代的精神。表現了詩人反對泥古守舊,主張爭新獨創的詩歌理論觀點,這無疑是進步的。
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處】南宋·朱熹《觀書有感》
【鑒賞】半畝方塘”為什么這么清澈呢?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朱熹用這兩句詩來說明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用心觀察才能發現源頭活水,汲取源頭活水,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而文化的延續又何嘗不是需要源頭活水!
【范文賞讀】
炊煙是什么?
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有人說,炊煙是種在屋頂上的精神的莊稼;有人說,炊煙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辮子;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樸素的計時方式;有人說,炊煙是圍著鍋臺轉的娘對野孩子的柔聲呼喚……
我說,炊煙是一種能讓人感動得落淚的風物,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煙已然絕跡。沒有土灶,沒有柴草,沒有煙囪,哪有炊煙。廚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煙的命。人間煙火,不必炊煙。時代在推陳出新,似乎炊煙與繁榮水火不相容。
鄉村是炊煙的最后一塊領地。如今的鄉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舊貌換了新顏,去年的燕子輾轉歸來,居然“找不著北”,舊巢舊巢安在否?燕子難覓舊巢,歸人難覓炊煙。液化氣、沼氣和電,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煙囪。炊煙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個晴好的冬日,我出發了。落葉樹光禿禿的,視野開闊,無遮無攔。我經過微綠點點的麥田,目極之處是地平線,地平線上是幾間老屋子,豎起一根煙囪,像桅桿一樣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煙囪分時段裊出一筆炊煙,藍得自在,藍得純粹,藍得無限透明。哇噻--
可是,這不可能。“實踐”等于“落空”,像是一塊滿懷試探性質的石頭拋進了無窮無盡的深淵。節節拔高的鄉村里,炊煙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