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4 11:14:55
(18)以物喻人,含義深長
在一望無際的曠野上,一棵古老的樹,雖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強的生長著。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樹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樹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輸給了小樹;老樹的葉黃了,它把綠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樹。老樹歷經滄桑,走完了它艱難的歷程。如今,小樹剛剛抽枝吐葉,老樹卻離開了它……這正像外公離開了我,他來不及接受我對他的報答之情,就匆匆離開了我。——《瑣憶》
(19)解題鋪陳,明示中心
責任,就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軍人,有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醫(yī)生,有救死扶傷的責任;教師,有培養(yǎng)接班人的責任。工人、農民、職員、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在我們的社會里,各行各業(yè)都有許多盡職盡責的人,他們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風景——請允許我,從這道道美麗的風景畫卷中擷取一幅動人的畫面吧。
(20)設置矛盾,引人入勝
“我就不信,你在這個班生活了兩年多,對這個集體就會沒有一點感情?……”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陳老師對我說的話。我望著陳老師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心里說:“陳老師,你誤會了……我怎么能不愛我們的班級體呢?”
2
結尾技巧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么結尾就有如“撞鐘”。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與開頭一樣,結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題鮮明、角度新穎的文章,讀到最后,卻被一個不妙的結尾掃了興,豈不可惜!所以,結尾除了要服務于文章的內容和中心外,還得受開頭的制約。
人們往往稱好的文章結尾為“豹尾”,從中考作文來看,雖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結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結尾簡練、生動、恰到好處。
一般說來,同學們的作文結尾易犯的毛病有:
(1)畫蛇添足
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幾句,把無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義一語捅破。
(2)空喊口號
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大喊著與文章內容無關的口號,這種結尾大煞主題。
(3)拖泥帶水
結尾意思已經明了,卻遲遲不肯收尾,沖突了文章的主題。
由此看來,中考作文的結尾部分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寫好結尾,提高考場作文的質量呢?下面的結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凸現主旨式。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托,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結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畫龍點睛式”。
如中考作文《特殊答卷》的結尾:“6年過去了,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屜里。我要讓他時時刻刻告誡我:知識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篇末借助精煉的議論亮出題旨,給人深深的啟迪。
2.首尾呼應式。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感覺。
如《一件珍貴的襯衫》,開頭寫了“在我的家里,珍藏著一種白色的確良襯衫。”結尾寫道:“四年來,這件珍貴的襯衫,我精心地收藏著,沒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楊禮贊》結尾與開頭呼應道:“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3.抒情議論式。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于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也可用于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采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
如:中考作文《幸福的感動》的結尾:“記得有位詩人這樣說:'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是呀,讓我怎樣感謝你們,爸爸媽媽。你們賦予了我生命,你們賦予了我力量,你們賦予了我幸福,而我卻無以回報。有一種感覺叫做幸福,有一種幸福叫做感動。我明白你們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們的滿心希望,我將盡我的力量給大家幸福,讓大家學會感動!”
4.妙引巧聯式。用名言、警句、詩句、俗語、歌詞等收尾,著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種人生的真諦。它往往出現在散文、記敘文、雜文的結尾,用三言兩語,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內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讀者心中,起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
如:《驛路梨花》結尾寫道:“驛路梨花處處開。”再如《我多想擁有你,童年》的結尾:“'假如時光會倒流,我愿回到童年的時候,媽媽你是否依然站在小屋的門口……’歌聲依然那樣清脆、悅耳”。用歌詞結尾增添了行文的韻味,喚起讀者的美感。
5.鏡頭剪輯式。即結尾勾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有鏡頭感,洋溢著詩意。
如考場作文《小鸚鵡,你飛吧》的結尾:“它去了,穿著一身彩衣,向著廣闊無邊的屬于自己的天空飛去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