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教育 2011-11-11 14:45:58
90后說:老家伙們,我們來了
撰稿/鄧昕睿
所謂代溝,是永遠的話題。他們總說90后叛逆,早熟,我卻覺得他們有些跟不上時代步伐。
她是80后,是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忙碌,但她說充實,下班后約上三五好友聚會泡吧成為了生活的調味劑。經濟獨立的她,家中堆滿了各種血拼的戰利品,她笑稱這就是月光的樂趣。
他是70后,是丈夫和父親。有了家庭的責任,肩頭的負擔重啊。結束一天的工作,下了班還要檢查孩子的回家作業,時不時被班主任找去談話,似乎孩子調皮全是父親的遺傳基因作祟。即使事業一帆風順,對現實仍有不少無奈。
這是我,一個90后對70后和80后生活的觀感和猜想。我試圖理解他們,但年齡差異的濃霧似乎難以穿越,對于他們,我們有些崇拜,有些羨慕,當然還有些不屑。當我們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只有些一知半解時,70后80后的他們已經能和這個社會和諧共存了;當我們仍被困在象牙塔里心無旁騖時,他們已經破繭化蝶,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我們每天在微博上看到最多的是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他們對工作的熱情,而我們,只有學校和父母給的課業壓力和學校社團的自娛自樂。單純天真的我們也渴望有一天也能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對他們的仰慕,豈能一語道盡。
比起這些,我們更羨慕他們的童年。我們的童年似乎有些沉重。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生來就承載了父母殷切的期望。童年的記憶仿佛充斥著唐詩宋詞、鋼琴琵琶……聽說他們的童年自由,灑脫,快樂。弄堂里的小游戲,自制的簡易玩具以及闖禍后父母的訓斥聲構成了他們童年美好的回憶。我們真的很羨慕,每天和伙伴們嬉笑玩樂是90后的我們最大的奢望。(70后即時點評:不能上網甚至沒有電視的童年,你愿意交換嗎?)
但我們也困惑。80后說自己的生活在工作中得到充實,可為什么他們每晚的歌舞升平卻像是在填補生命中的空白?70后說自己將到不惑之年,可為什么他們在生命綻放的最燦爛的時候有這么多嘆息和無奈?曾問過一個80后為什么如此熱衷于找酒友,他說,“因為沒條件做其他啊。想找人談婚論嫁吧,沒房沒車;想談一場浪漫的戀愛吧,貌似又不在青春的年齡。身邊坐個人,至少不會覺得那么孤單。”問及70后他生活中的無奈究竟是什么,他說是現實的殘酷,是教育子女的壓力。忽然我們明白了,他們的寂寞孤單,他們的辛酸無奈,是因為他們在社會的摸爬滾打中漸漸被磨平了棱角,他們似乎忘記了什么是活出真我,什么是勇敢追尋。90后的我們或許還不夠成熟獨立,但至少我們狂放不羈,我們寧折不彎。至于子女教育問題根本不用擔心,看,90后的我們,在父母或是溺愛或是嚴苛的教育下,不也活得好好的,慢慢長大成人踏上社會了嗎?
所謂代溝,是永遠的話題。他們總說90后叛逆,早熟,我卻覺得他們有些跟不上時代步伐。高檔寫字樓里,也許他們正在翻看這些文字,嘴角有著輕蔑;也許他們正在辦公室里喝茶聊天等下班。他們是社會的管理者,但他們也許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規劃過的人生,夢想也早已和安逸的現實南轅北轍,日復一日,他們沉醉于現世安穩中,竟不知我們90后正在悄悄地挑戰他們。
老家伙們,我們來了。
那點破事兒
在“我愛問連岳”系列,咨詢情感問題的大多是80后,70后忙著孩子的事,90后還沒玩夠呢。
記者/金 姬
色,戒
由于一部3D電影的上映,據說今年上半年一些內地游客去香港多了一項游程。你懂的。
對于大多數70后和少數80后而言,聚在一起看錄像帶是他們開始分泌荷爾蒙時的啟蒙課程。現在的90后一出生就有自己的房間,大街上隨處可見抱著娃賣碟的婦女,網上各種視頻的小窗口想攔都攔不住,他們哪里還會理解當年偷偷摸摸拉起窗簾的那種興奮和刺激。
據說70后對自己性生活的滿意程度普遍高于80后,這可能和他們的期望值不高有關。在談性色變的年代,1969年由上海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等集體編著的《赤腳醫生手冊》,一直是中國人的全民健康指導手冊。它和不少手抄本一起,充當了60后和70后的性啟蒙教材。如果家里有些藏書,70后還能從《紅樓夢》第五回的“太虛幻境”中琢磨出什么,隔了很多年,他們會在錄像廳里,從張國榮演繹的紅樓中驗證自己當年的理解。
70后去領取結婚證時,民政局大廳會放一些宣傳資料,刻板無趣地介紹性知識。相比之下,在中國古代,閨女出閣前,娘家會給她看看“壓箱底”——有時是一個枕頭,有時是一個茶碗或者一卷畫。在細膩又堅固的優雅中春意盎然。很長一段時間,腐朽的“壓箱底”被禁了。可越是被禁,就越有市場。香港從1988年有了電影分級制度,如今的美食家蔡瀾當年對葷腥的研究很是精到,70后有很大一批曾是葉玉卿、舒淇、李麗珍和葉子楣等人的粉絲。
在70后大量結婚的90年代末,DVD一時風靡,80后的性啟蒙要陽光得多。學校里的生理衛生課依舊蜻蜓點水,老師羞答答地語焉不詳,甚至讓你自學。其實80后的相關知識可能遠遠超過了老師。不少人的知識來自日本。被寫進中文歌詞的飯島愛在1994年就宣布退出,那一年中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首次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第二年,Win95上市。“看片”成為很個人的事,錄像廳的時代過去了。1998年擴招后,更多的80后喜歡在寢室夜話中交流。大學校園網的FTP文件夾下,總會有一兩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目錄。
80后的初次性經驗年齡比70后提前,而且和第一個性對象結婚的比例也在降低。因為有了選擇和比較,所以80后未必對婚后性伴侶感到滿意。于是情趣產品大量出現,到淘寶逛逛就知道這個市場有多大了。
相比70后的壓抑和80后的好奇,90后在青春期對待性更加冷靜。他們可以旁若無人地討論防狼攻略——自帶“裝備”,既保護自己又能及時取證。從初中開始,90后的戀愛就不是什么秘密,羨煞那些只有到大學才能戀愛的70后和80后。 90后對A片的興趣遠不及70后和80后。當去年大嘴美女朱莉婭·羅伯茨的電影《Eat, Pray, Love》被中國人翻譯成《飯,禱,愛》時,70后和80后們都會心一笑,而90后很可能不明所以。
婚,戀
《將愛情進行到底》是70年代人的婚戀觀,他們往往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如果一個70后現在還沒結婚,往往被人懷疑——不是身體有問題,就是腦子有毛病。70后婚姻出現大危機的概率較低,離婚是他們最后的選擇。在70后看來,就算沒有了最初的激情,他們還會為孩子或其他原因遵守這份契約。
對于80后來說,白頭偕老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一種目標。他們更傾向于晚婚。80后對于婚姻更加務實,他們更多考慮到自身的感受,對于無法忍受的錯誤婚姻,會選擇徹底放棄。80后也發明了“閃婚”、“裸婚”和“試婚”,花9塊錢領張結婚證已經不再那么神圣。
21世紀的新興人類——“剩男剩女”,主要群體是80后,也是現在鋪天蓋地相親節目的主要收視人群。在“我愛問連岳”系列,咨詢情感問題的大多是80后,70后忙著孩子的事,90后還沒玩夠呢。曾經忙于學業和工作的80后女生等到了恨嫁的年齡,卻發現“名草”都有主了,現在再不抓緊,就要和90后搶老公了。至于“剩男”,也許要怪不斷抬高房價的未來丈母娘,或是網游世界的過于美好和豐富。
每年的光棍節似乎都是對80后單身群體最大的嘲諷,尤其是今年百年難遇的光棍節——2011年11月11日,似乎再不找個戀人,實在是不像話。一些80后考慮在光棍節這一天去香港買一部iPhone4S,調戲siri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除了英法兩國是男聲,其他國家的siri都是女聲。當然,廣大“果粉”希望蘋果公司能讓客戶自由選擇聲音。可以隨時和“夢中情人”對話,宅男宅女們還有誰愿意去相親呢?
也許是深受80后剩斗士的刺激,如今的交友網站上有許多90后的信息,尋求自己合適的伴侶。但他們的征婚標準太有個性,不時出現“不要天蝎”,“只要外籍”,“最好像春哥”等十分另類的條目。
第一代90后現在剛滿21歲,但他們已經覺得自己老了,這讓80后和70后情何以堪?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