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紫涵 2012-11-26 10:22:34
中考網訊:撤點并校已推進10年,在問題十分突出之后,地方政府才有所“意識”,這其實是不應該的。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談到的撤點并校“后遺癥”,諸如上學路程普遍變遠,孩子上學交通安全隱患增多;一些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差;部分群眾經濟負擔加大等問題,早在撤點并校之初,就有專家明確提到,也有村民強烈反對,可撤點并校還是強制推進。
當然,現在想辦法加以解決,也是對此前的糾偏。問題是,糾偏的政策能被切實執行嗎?在各地采取的治理撤點并校“后遺癥”的措施中,都提到“今后撤并村小必須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現有的農村小學和教學點原則上不再撤并”,這只是表態還是要動真格的?需要注意的是,在2001年國務院下發的提到撤點并校的文件中,就曾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可有多少地方政府做到?2009年,國務院再次提到撤點并校要防止一刀切、一哄而上,要聽取村民意見,可這并沒有遏制盲目撤并風,2011年,農村學校“撤點并校”達到高峰。
我們擔心的是,對撤點并校“后遺癥”的治理,只是口頭表態,包括云南怒江“計劃恢復50所已經撤銷的村小和教學點”,看上去很實在,可這只是“計劃”。很多時候,在風頭上,大家爭相表態,過后卻不兌現。另外,這是誰的計劃,依據何在?按照撤點并校要聽村民意見的操作,已撤銷的小學、教學點要恢復,也必須聽取村民的意見。政府一聲令下恢復,與一聲令下撤并,其中的決策機制一樣,產生的問題也一樣。恢復的學校,如果沒有解決辦學資金、師資等問題,不還只是名義上的恢復嗎?過不了多久,可能這所學校又被撤并了。
要消除撤點并校“后遺癥”,兩個基本的機制特別關鍵。其一,教育民主決策機制,所有重大教育決策,都應廣泛聽取民意,把民意納入決策程序。像中小學的布局,就應通過民主決策決定,但當下,這基本上是政府說了算。結果是,在農村出現盲目的撤點并校,在城市,學校布局也無法滿足適齡孩子就近入學需要。如果教育民主決策機制不建立,農村撤點并校的“后遺癥”不可能消除,甚至還會出現更復雜的病情。
其二,義務教育經費省級統籌機制。雖然近年來我國加大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但毋庸回避的事實是,我國義務教育經費,目前主要還是靠縣鄉財政維系,在縣鄉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完全有可能從節省教育投入角度,來思考撤點并校問題。另外,在我國升學教育體系中,縣鄉政府關注的教育政績不是教育普及、每個孩子都有學可上,而是本地孩子有多少升入當地重點中學、全國重點大學,因此會把少量教育資源集中到少數學校。這也加速了撤點并校。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加大省級財政對義務教育經費的統籌力度,建立由省級財政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的新機制。
今年9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明確提到,“提高村小學和教學點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對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保證其正常運轉”。這為農村保留小規模村小,提供了政策依據。可如果不解決辦學經費和師資問題,鄉村小規模學校是運轉不起來的。要落實這一條,唯有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以及推進省級財政對鄉村教育的統籌。
事實表明,過去10年的撤點并校,之所以出問題,是因只給地方政府撤點并校的政策和權力,卻沒有完善相關機制所致。現在,治理后遺癥,不能不推動機制改革。其實,教育民主決策機制、義務教育經費省級統籌機制,不僅是消除撤點并校“后遺癥”的良藥,還是整體治理我國基礎教育問題的良藥。推薦:為學生減壓需從培養持續學習入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