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合 作者:王金戰(zhàn) 2010-09-15 15:11:18
------------
學習動力之二:改變貧窮的愿望
每個人都需要尋找上進的動力,這種動力可能來自自尊、自強,可能來自感恩,也可能是來自于改變貧窮的愿望。
在山東沂水一中時,我班還有一個學生,在同學眼里行動詭秘。每天早晨,出完早操,學生都去食堂吃飯,可是這個學生卻急匆匆地就往校園外面走。校園外面是荒郊野外,大家都很納悶:他為什么往外面跑?后來,有幾個好事的學生跟在后面看,才發(fā)現(xiàn)了秘密所在。
原來這個學生的父親一年前病故了,剩下他和他母親相依為命。他母親身體不好,而當時農(nóng)民的負擔又比較重,孩子上學也需要一筆花費,他母親以一個人的能力,實在沒辦法供得起這個孩子,就邊打些零工,邊去討飯。討到飯后,第二天早晨,就在我們學校外面的一個石坑附近等著他的孩子。孩子來了之后,把討來的飯交給孩子,孩子回來繼續(xù)上學,母親繼續(xù)去討飯。
對于現(xiàn)在城市里的孩子來說,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它又是真實存在的。
我原先也不知道這件事情,后來偶然一次跟其他同學聊天,同學說起來我才知道。我當時都不敢相信還有這樣的事。我很感慨,也力所能及地給他一些接濟。高考前,我問這位學生有什么打算。他說:“我今年打算報考軍校。因為軍校沒有學費。我這一年多來就靠我媽討飯供著我,以后我一定不會讓我媽再受苦了!”
后來,他終于如愿以償考上了軍校。現(xiàn)在在廣州,是一艘戰(zhàn)艦的艦長。
對這位學生而言,改變家里的窮困生活,就是他學習的動力,高考的動力,一生的動力。我在沂水一中教書期間,有很多學生都是農(nóng)村的。我們學校一個月放一次假,按理說,他們回一趟家,大老遠來來回回,應(yīng)該感到疲勞才對。但每一次放假回來,學生學習的勁頭就會上一個臺階。我問學生們?yōu)槭裁磿@樣?他們告訴我說:回家一看窮成這樣,父母為給自己湊學費,往往是借錢借半個村,那種滋味真是不好受,就想著回學校來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改變這一切!
同學說:平時天天在學校里,和同學們說說笑笑,就忘了這些,一回家看到父母省吃儉用,心里受到很大沖擊,以后要是再不努力,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人們常講,現(xiàn)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往往失去了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其實,貧困必然導致有動力嗎?富裕必然導致沒有動力嗎?也不是,這取決你的選擇。生活在向富裕的方向變遷,沒有人愿意過貧困的生活。但是,那些身處貧困的孩子們,當覺得家徒四壁的時候,你至少可以把改變貧困,當作你生活的動力。
法國有個人叫巴拉昂,曾經(jīng)是窮人,后來從推銷裝飾畫起家,最終成為法國首富。臨終前,他說不想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就立下遺囑:誰若能答對“窮人最缺少什么”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他留下的100萬法郎專項資金。消息通過媒體傳出后,許多人給出了答案,這些答案包括:金錢、機會、技能、幫助、關(guān)愛,等等。可是,打開巴拉昂的保險箱后,最終發(fā)現(xiàn)答案卻是:雄心。看到這個答案,許多富翁都承認:雄心,改變貧窮的雄心,才是生命的永恒動力,才是點燃奇跡的火種。
美國歷史上有一位副總統(tǒng)亨利·威爾遜在他的自傳里這樣說:
我出生在貧困的家庭里。當我向母親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沒有時,那是一種什么滋味啊。我家確實窮極了,但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改變這種情況,我不會像父母那樣生活,這個念頭無時無刻不纏繞在心頭。在10歲那年,我離開了家,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在我21歲生日之后的第一個月,我?guī)е魂犎笋R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大圓木。在經(jīng)受貧困的煎熬中,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境況,決不做貧窮的俘虜。一切都在變,只有我那顆渴望改變貧窮的心沒變,我不讓任何一個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在我21歲之前,我已經(jīng)設(shè)法讀了1000本好書,這對于一個農(nóng)場里的窮孩子來說是多么艱巨的任務(wù)啊!在離開農(nóng)場之后,我徒步到100里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nèi)笛克,去學習皮匠手藝。一年之后,我已經(jīng)在內(nèi)笛克的一個辯論俱樂部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了。幾年后,我進入了國會,后來,我又競選副總統(tǒng),終于如愿以償。可以說,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歸結(jié)于我這顆不甘貧窮的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